第1591章 新材料合成法(2/4)
一条,“我马上去传达落实。”目送熊淮江离开办公室后,常浩南重新把目光投向电脑屏幕。那份关于新型耐高温金属表面涂层的报告仍然停留在上面。内容指出,该材料性能卓越,但受限于目前主流的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合成效率极低。“每月只能完成5-6轮完整测试……”常浩南低声自语,眉头微蹙。时至今日,材料学仍然主要靠试错。以这个效率,猴年马月才能试出个有效结果?就在这时,桌上的加密电话忽然响起。从分机号上看,是火炬实验室的专线。常浩南接起电话:“我是常浩南。”“老师,是我,栗亚波。”电话那头响起栗亚波的声音,“我已经完成了外延生长法的理论建模和工艺参数设定,正在工艺实验室进行第一轮合成测试,您看……什么时候方便过来看一下?”常浩南看了看日程表,下午恰好有个空档。“下午四点左右吧……你尽快安排,争取我过去的时候能看到第一批样品的初步结果。”……当天,傍晚时分。当常浩南走进栗亚波所在的高纯度材料合成实验室时,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真空泵油和高温烧结后的特殊气味。栗亚波正坐在工位上,一边休息一边等待分析报告送过来。看见常浩南进来,他立刻起身:“老师,您来了!样品刚送去表征,报告还在生成。”“进度抓得不错。”常浩南点点头,称赞道。分子束外延这条技术路线是绝对没问题的。但要想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拿出成果,必定还得向其中倾注大量心血。“算是走了点捷径吧。”栗亚波谦逊地回答道,“半导体生产领域已经有了推广分子束外延工艺积累的经验,尤其是III-V族半导体晶体,像氮化硼,现在工艺已经比较成熟,甚至已经开始替代传统沉积法了……”常浩南走到实验室电脑前,看着上面的工艺流程图:“启发归启发,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生长和金属单原子层的外延生长,环境要求和物理机制差别很大……你肯定也不是照搬的。”说到这里,他突然觉得有些感慨。类似的对话,当年在自己和杜义山之间发生过无数次。而如今,身份调转。“这个倒是。”栗亚波点头,走到电脑旁,熟练地打开了一项分子动力学工程文件,“所以我对衬底和生长材料的界面结合机制做了关键调整……主要是放弃传统的强化学键连接,选择范德华力作为主要的层间相互作用力。”他指着屏幕上放大的原子结构模型:“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