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04章 下一代战斗机的蓝图(2/3)

第1204章 下一代战斗机的蓝图(2/3)

手忙脚乱的时候,坐在旁边的611所顺利抢得先机。“同志们,那就由我先来抛砖引玉说两句。”率先开口的是如今已然接过611所总师职位的杨韦:“现代航空隐身技术的基础仍然是以飞机外形隐身为核心,吸波材料也好、或者是等离子隐身等技术也罢,至少在未来15-20年里还难以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实现隐身的措施也相对统一,区别主要在于飞机在隐身要求标准下采用什么样的气动设计方法和翼面构成。”他这番话的用词非常谦虚,但看气势却是直接奔着给会议定调的意思来的。而在说这段开场白的功夫,会务人员也已经把投影仪的线路切换到了杨韦面前的电脑上:“在这方面,我们所的原则是不标新立异,但也不一味模仿。”“刚才,常院士给我们的第四代战斗机拿出了一个性能不亚于F119PW100发动机的目标动力,为我们的飞机设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即便如此,如果只是跟随F22的技术思想,也不可能真正获得超越其性能的产品……”哪怕是不太明内情的常浩南,也能听出这句话的针对性很强。果然,正在忙碌的601所那边顿时停滞了一瞬间。大家毕竟都是同一个系统下面的二级单位。多少都知道一些对方的底细。而杨韦则仿佛什么也没看到一般,继续开口道:“从外部经验角度分析,美国在ATF和JSF项目方案选择过程初期都有鸭式布局的方案存在,虽然后来都在竞争中败于常规布局之手,但更多是因为美方无法在满足隐身要求的前提下,彻底解决前翼对主翼的干扰。”“但通过十号工程的锻炼,以及近百架各阶段歼10飞机所积累的飞行数据,我们在鸭翼加大三角翼气动布局的性能特征和设计方法上已经毫无疑问地超越了美国,足以支持在第四代战斗机上应用这一设计方案……”说到这里,他在PPT上调出了一个略显粗糙,但已经能看出几分歼20特征的示意图:“鸭翼方案的翼面数量和常规布局相同,只要设计得当,不会对航空兵同志最关注的正向雷达反射面积造成负面影响,进气道部分也可以采用我们比较熟悉的DSI结构,进一步提高隐身能力,但相比歼10,第四代战机的进气道需要向超音速区间优化,好在目标动力性能足够强,可以支撑足够的亚音速性能……”“机身两侧进气道方便在进气道中间设置足够尺寸的弹舱,虽然会增加中段机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