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下一代战斗机的蓝图(1/3)
随着常浩南的话音落下,PPT也随之被翻到第二页。上面是一副航发结构示意图,和一张相当简单的表格——《第四代战斗机基准发动机性能指标》推重比:~10涵道比:0.3-0.4风扇压比:3.8-4.5高压压气机单级压比;1.08-1.46总升压比:~25涡轮前温度:~1850K加力推力:150-155kN中间推力:95-100kN……涡扇10当年为第四代动力留足了升级空间,这是不少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几乎谁都没想到,能足到这种地步。眼前的数据,几乎和F22上面使用的F119PW100发动机处于伯仲之间。尽管在诸如加力油耗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但更多也是由于性能取舍不同,而非技术层面的绝对落后……如果刚才那页PPT,还可以当做是常浩南给大家画出来的饼。那这份表格,就算到不了把饼给做出来的程度,至少也算是看见面团、面案还有擀面杖了。一时间,整个会场,包括宋家祥在内,都颇有一种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常院士,这……应该还是那个涡扇10改……没错吧?”宋家祥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语气问道:“我是说,研发的时间表方面……”常浩南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当即点点头回答道:“一般来说,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受其基本结构的限制,无法通过简单改进来满足第四代战斗机对动力装置的全部要求,所以需要发展全新的第四代动力。”“但因为涡扇10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不用再重新走一遍研发流程,而是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我个人建议,至少在研发阶段,我们就管这个动力叫涡扇10G,多少还能迷惑一下外人……至于定型之后叫什么可以等以后再讨论。”但很明显,大家的关注重点都不在名称这种细枝末节上面。要知道,各单位之前基本都是在按照涡扇10B的性能规划设计方案。而现在……常浩南眼尖地发现,601所那边已经引发了一阵骚动,似乎是在现场更换新的方案——本来四代预研就颇带着点开脑洞的意思,所以每個研究所内部也不可能只有一套准备。既然预计的动力水平大变样,那内部各方案的优先级自然也要出现变化。他借着一个狭窄的角度瞄了一眼,发现出现在对方电脑屏幕上的,是一个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似乎和F22有几分类似的方案。不过,就在他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