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异型气膜孔,打孔成功!(2/4)
光器的容许连续工作时间,还有使用寿命也都不是很让人满意。”侯询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随时有可能因为身体原因而被迫退出科研一线。因此,他反而更迫切地希望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亲手把自己研究多年的技术给落实下来。而且,要臻于完美“这个我之前也考虑过。”常浩南有些无奈地回答道:“但是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路已经被走死了,上限基本就在130K左右,而且还要在非常离谱的高压下才能实现,几乎不具备投入应用的可能性……”既然已经决定要走计算材料学这个方向,那高温超导乃至室温超导,肯定是早晚都要去攻克的技术难关。然而,在重生之前,常浩南对超导领域知识的了解实在不多,因此无法获得像是航空领域那样的前瞻性。只能靠本时代的一些论文来了解情况。他大概听说过一些铁基或者镍基超导的概念,但查过一系列资料之后发现,2001年这会,学界似乎仍然倾向于认为铁元素并不利于形成超导。显然,这中间应该有过一个理论层面上的演化。所以涉及到的工作量恐怕不会太小。而常浩南眼下还分不出太多时间来系统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只是按照上一世听过的只言片语搞几种零散的超导材料出来……发发Nature或者Science或许没有难度。不过,却不是常浩南真正想要的。他又不缺那几篇论文。反而还有可能让竞争对手提前注意到这个方向。所以,超导这件事,在常浩南的时间表上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内容,排序相对靠后。看着一脸惆怅的侯院士,他本想安慰几句,但一时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总不能跟人家说您坚持多活几年,没准就能看见那一天了……好在这个时候,漫长的施法前摇总算结束。一阵微弱,但清脆利落的“啪啪啪”声打断了现场令人感到有些压抑的沉默。这是超短激光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此时,激光器的加工光源也已经和工件一起,浸没在了盐溶液当中。在所有人看不到的地方,激光束通过泵浦腔、光阑、输出镜和扩束镜等一系列组件,不断增强、变窄,最终从部分反射镜射出,打在待加工的涡轮叶片表面上。在10飞秒之后,由于剧烈的逆韧致辐射,金属原子周围的电子开始吸收激光能量,平均动能迅速提高。随后的90飞秒中,愈发剧烈的电子间碰撞开始对金属原子本身的振动能量产生影响,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