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布局:二桃杀三士(2/4)
业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容易完全脱离掌控的风险。毕竟,在奇拉瓦迪的认知中,火炬集团这种华夏的国企,应该都是那种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庞然大物。所以,他决定稍微拖延一下:“常博士的条件,跟我们公司之前的计划差别有点大。您知道,这是合作路线上的差异,而不只是单纯具体条件的不同”“所以,我现在没办法给您一个准确的答复,还需要回去咨询一下我们两个合作伙伴的意见。”奇拉瓦迪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常浩南提出的条件,任何一家像是德国或者瑞士的同行都不可能答应,因为他们已经在华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市场份额。并且,90年代这会,哪怕在行业内部,信息流传也有相当长的延迟。C.B.法拉利能得到这个消息,是因为两国之间的航空业已经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展了深度合作。其它国家没这个条件,恐怕未必知道火炬集团这样一个初创华夏公司手里会捏着对于机床行业来说非常关键的核心技术。就算听说过一些,也未必会当真。所以目前奇拉瓦迪和常浩南大概属于一个相互需要的场面,“当然,毕竟成立合资公司对于你我双方来说都是一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常浩南也知道,在这种时候自己不能表现的太急。在结束这次会谈之前,他又特地留了个引出下次谈话的钩子:“我知道在4年前,贵公司开发出了第一台专门用于加工发电机叶片的M系列加工中心,您应该很清楚,我们未来在叶片和叶盘方面的生产需求会暴涨,如果我们之间能够达成合作,那么在华夏市场中将大有可为。”“不仅如此,我知道贵公司在欧盟,甚至在意大利国内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我可以跟您透个底,就像是这一次,虽然明面上是冰飞集团和阿古斯塔之间的合作,但我们火炬集团才是最核心的供应商,在项目里面的话语权很高……”这个话,就已经是明示了。常浩南在华夏航空工业系统里面的地位,奇拉瓦迪哪怕自己不知道,回去之后问问科伦坡也应该就知道了。如果真正出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由华夏合资企业生产的机床,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核心专利是火炬集团提供的,那在这个领域内完全就是绝杀。而且,随着火炬集团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力的提高,这种效应甚至还可以反向延伸到欧盟境内。什么叫真正的国际企业啊,jpg总之就是一句话。跟我混,有肉吃。在把奇拉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