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88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2/4)

第488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2/4)

也让常浩南一时间差点没认出来。“这个总装模式,是之前在镐京那边改歼轰7的时候,我跟172厂那边的总装工程师团队研究出来的,就是咱们搞歼轰电7那段时间,所以你才会觉得有些熟悉。”姚梦娜整了整身上的衣服,从常浩南和何明中间钻过来,站到距离总装型架更近的位置上开始进一步介绍:“这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特点,在空间上,可以多区域并行作业,而在时间上,可以多工种协同装配,理论上讲,生产效率应该可以比过去的连续移动生产线提高至少50%到100%。”“理论上……”同为科研狗,常浩南很快抓住了这段话里面的重点:“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刚刚还满脸扬眉吐气的姚梦娜顿时没了精神,双手叉腰,一副气鼓鼓的样子:“怎么说呢……从零开始总装飞机跟之前的升级大修还是不一样,涉及工种的复杂程度也远远比我预计的更高。”“所以好几轮调整下来,还是会出现部分小组满负荷的情况下装配任务等待,而另一些小组处在空闲中等待装配任务的问题,综合效率跟连续移动生产的老办法比没什么变化……”实际上,姚梦娜搞出来的这套东西已经十分接近后来的“脉动生产线”概念。而且巧合的是,前世的脉动生产线也是先在镐京投入应用,然后才推广到整个航空工业系统的。只不过90年代末的计算机硬件和算法水平都还比较有限,因此对这种高级生产方式进行优化的难度很高。“也不能这么说。”刚刚一直没说话的何明终于开了口:“其实,最开始用新方法总装前面两架飞机的时候,效率还没有原来的连续移动生产模式高。”“现在经过几次优化下来已经好很多了,说明这个办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只要能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继续调整下去,肯定能达到理论效果的。”“我们毕竟才造了六架飞机而已,生产上的事情,急不来的。”何明的安慰让姚梦娜的情绪明显好了不少。“其实,我也尝试过用你和徐洋姐开发的那个差分进化算法,从数学角度上进行优化,但是……效果不好。”常浩南记得,上次自己见到姚梦娜的时候,后者对徐洋的称呼还是徐研究员。这段时间俩人的关系似乎变好了不少……他轻轻摇摇头,把脑子里胡思乱想的东西丢掉,紧接着解释道:“差分进化算法虽然先进,但也不是万能的,对于这种离散、整数、高维、大规模、多约束的优化问题,非常依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