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4/6)

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4/6)


    可以说朱高炽在监国时期政绩斐然。

    他在监国时期赈济灾民、开垦荒地、修筑堤坝、解决漕运、在全国扩建粮仓还能为朱棣北伐提供有力的补给保障,对发展永乐盛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后来的仁宣之治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明史》称朱高炽监国时期为: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最后一句的「朝无废事」就是对朱高炽监国的最大认可,二十年的太子,十年的监国,最终却换来了朱高炽一年的皇帝命。

    而就在徐仪华和朱高炽讨论太孙()的时候,朱英也在寻思跟随去辽东的人选。

    去辽东,不仅仅只是打仗,还要有发展。

    所以这次去,大军武将不能少,能臣官吏也缺不得。

    尤其是在内政这块。

    可以想象,到了那个时候,朱英的主心骨定然是在对战之上,所以必须要有这么一人,都能帮助自己稳定后方。

    只是短暂的沉思,朱英就想到了在北平就交好的堂弟,朱高炽。

    其实朱英倾向于朱高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思想上的认同。

    尤其是在对待百姓这块。

    历史上的朱高炽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很好,他没有朱棣的心狠手辣,也没有兄弟朱高煦的风流个傥,肆意嚣张。

    他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政治举措,倡导以民为本,发展生产,不但打破朝廷严酷的政治氛围,还达到了笼络人心的目的,树立了极好的亲民形象。

    朱棣于执政时期尤为重视功勋,尤其是因为得位不正的关系,一直渴望裂土扩疆,证明自己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在位时期南征越南,北伐蒙古,是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而每一次军事行动的背后都是老百姓在替朱棣买单。

    朱棣如果不是有一个好儿子朱高炽二十年干太子、十年做监国地帮他运作着永乐盛世,恐怕他也不会那么频繁地能对外用兵。

    纵观大明一朝的奇葩皇帝很多,但是朱高炽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仁厚之君,一位明君。

    这也是朱英对其最为欣赏的地方。

    在朱高炽内心还在纠结的时候,一名宦官入了燕王府。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