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重启蓝玉(3/5)
道进行传播,群英商会目前,开了很多小商会马甲用来打探消息。
一番溯本追源后,很快就发现,这些所有的消息,主要就是从晋地出来。
大明如今的晋地,便就是指山西一带。
知道是晋商们搞的事情,朱英也就不意外了。
陕西山西相邻,想都不用想,陕西反贼跟晋商们肯定有着极为紧密的勾结。
随着群英商会携带着官府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朝堂所认可的官商勾结。
一个商会,当他有了官府的助力下,会变得如何强大?
在现如今的大明中,群英商会的势力,膨胀之快,超乎所有商人的想象。
尤其是各种买卖,群英商会百无禁忌,全都参与。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利用官方驿站的便利,从而使得货物的运输价格变得极为低廉,所以群英商会的货物买卖,往往要比其他商会低上很多。
如此内卷之下,很多商会也只能是跟着降价处理,从而导致利润变低。
那些囤货居奇的商人,就更加不用说了。
比如西北某地缺粮,商人们哄抬粮价,然而不出半个月,就会有群英商会的大宗货物抵达。
以平价粮出售,那可是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
那些囤了不少粮食的奸商,本想趁此捞上一笔,结果亏的那叫一个血本无归。
这样的事情,在整个大明各地发生,因为收购力度大,粮食的运输变得更为低廉,很多小灾荒,根本不会出现大面积饿死的情况。
并且在当地官府没有钱财购买的粮食的时候,群英商会还可以提供给官府无息借贷,渡过难关。
更因为群英商会乃是太孙麾下,有半官方的背景,即便有些地方长官,想要有其他的小心思,也不敢真的去实行,只能是乖乖的处置饥荒。
而随着番薯,土豆,玉米等作物的大面积传播,显而易见的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明将不会出现严重缺粮的可能。
那么整体的粮价,都是在呈现平稳下跌的征兆,很难有涨幅。
这便是朱英目前所采用的以商治商,在这个时代效果显著。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洪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