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5/6)

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5/6)

   哪怕自己在军中的声望已经很高,可这并不能和浴血多年的蓝玉比拟。

    蓝玉的优势不在个人,而是在于整个淮西武将勋贵集团,他们已经深入了所有大军的上中层。

    这些中层的军官,多由淮西武将担任,他们的影响力,是袍泽所属,是背靠背杀出来的情感,不是一些恩惠,就能彻底代替的。

    也真是因为清楚这些,所以在朱元璋的心中,杀心从未停歇过。

    前面拿出蓝玉的卷宗交由大孙,从某种程度上,是帮大孙争取势力支持。

    但现在,大孙羽翼已丰,皇位已定,曾经前进的基石,变成了往后拦路的石头,是该剔除了。

    朱英此刻,确实迟疑了。

    清楚淮西勋贵,便如历史上一般。

    虽可彻底掌控兵权,但无疑对于大明整体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损伤。

    中层军官,尤其是有着大战经验的中层军官,最为难得。

    原历史上,朱棣夺得皇位后,前后五次亲征,打跑了鞑靼,打翻了瓦剌。

    在草原上,立下赫赫威名。

    然在这威名之后,是无将可用的囧颇状态。

    中层军官的大量缺失,导致大明军中直线下滑,名将几乎全部死在了蓝玉案中,可堪大用的将才稀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一般人的眼中,似乎只要将士的素质够高,军备足够先进,后勤保障充足,就能随便打了。

    实则不然。

    大将以冷兵器为主的世道,简直是太过于重要了。

    而一个大将的出现和形成,往往在经历过长久的战争后,脱颖而出。

    名将,更是难上加难。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即便是后世的热兵器时代,战争的智慧,也是极为难求,否则哪来的太平盛世。

    朱英练兵,模仿后世,以钱财供养,高强度的操练,练出一支铁军。

    更有不同于当世之见识,生长财富,培育民生。

    但论真正的战争,或许连一个仅仅只在史书中仅有个名字的将领都不如。

    更别提朱棣,蓝玉这等一代名将。

    那是十年乃至数十年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