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左良玉(下)(2/3)
号交椅,并且隐隐展现出了听调不听宣的野心?
"回禀督抚大人,"见毕自肃来了兴趣,官厅中的左良玉也是敛去了脸上的不吝,颇为认真的拱手说道:"卑职曾于天启二年,随同马总兵出镇山海关,并于天启六年,天启七年,先后数次奉命与女真建奴交手。"
事关己身未来的"荣华富贵",左良玉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令得不少文官都是暗自点头,心道眼前这武将履历倒也丰富,居然曾与女真鞑子在城外有过交手,并且全身而退。
至于为何拥有如此"傲人"的战绩,依旧声名不显,乃至于屈居辽东都司的位置,众人也是心知肚明,无非是受到了祖大寿的打压罢了。
毕竟在场众人皆是于辽东为官多年,对于祖大寿大肆安插心腹的事情也有过耳闻。
放眼辽东战场,无论是近些年声名鹊起的满桂,亦或者老成持重的赵率教,哪个不是在辽东巡抚麾下,真刀真枪的与女真鞑子,拼出来的"富贵"?
反观宁远城中,不知有多少将校饱受打压,无法出头,其立下的功勋也被祖大寿等将校贪墨。
"既然曾与女真鞑子正面交手,料想也对辽东战局有所见地。"
"依你之见,我大明当下在辽东最为要紧的是什么?"
见毕自肃如此发问,左良玉的神色更是认真,稍作思考之后,方才迎着众多武将若有所思的眼神,扬声道:"女真不比我大明,国内民生尖锐,治下百姓苦不堪言。"
"稳妥起见,我大明可凭借宁锦防线,扼守辽西走廊,将建州女真锁死在辽东半岛。"
"如此不出十年,女真必将亡于内乱。"
自己虽然不是辽东本地人士,但因为家境贫寒的缘故,早早的便投身行伍,一直在辽东任职,闲暇时候也曾仔细分析过辽东战局。
天启年间,辽沈及广宁城先后沦陷的时候,是大明政权最为"动荡"的时候。
但随着"帝师"孙承宗出镇辽东,并且着手修建固若金汤的"宁锦防线",岌岌可危的辽东形势便是随之舒缓了不少。
及至如今,朝廷虽然依旧没有拥有"复土"的能力,但建州女真却也拿固若金汤的锦州城没有半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