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秦王(2/3)
济灾民",眼下竟然还下达中旨,求他们秦王府即刻种植价格低廉的土豆,番薯等物,不得拖延。 虽然手中的书信并非是由内阁披红的"圣旨",但信中末尾的署名乃是王承恩。 放眼整个大明,胆敢对自己这位秦王大放厥词的"王承恩"唯有一人,定然是终日陪伴在天子身旁的司礼监秉笔。 换言之,手中这封书信虽然是由司礼监秉笔王晨恩所书,但定然是得到了其背后天子的授意。 不然区区一个王承恩,可没有胆子对他这位"宗室之首"大放厥词。 "父王,我秦王一脉世受皇恩,眼下朝廷有难,我等自是不可不闻不问" "捐赠些许粮食,也在情理之中" 书房中的中年人迟疑了片刻,方才缓缓回道,其声音中满是疲惫,脸色也有些近乎于病态的白皙。 哎,自己的父王当真是"鬼迷心窍",早些年还曾仗义疏财,屡次获得朝廷的嘉奖,近些年却因为年龄的增长,变得爱财如命。 自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秦王一脉便在这西安府扎根,两百余年的传承下来,就连他这位"秦王世子"都不知晓府中名下的土地究竟有多少,他只知晓府库中堆积的粮食已然多到要发霉了。 如今陕西民生艰苦,眼看就要有大乱滋生,还守着那些要发霉的粮食作甚? "吾儿,你的身体还好吗?" 听闻自己长子有些憔悴的声音,案牍后的秦王忙是将手中紧握的书信搁置在一旁,一脸忧心的问道。 对于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的长子,他一向给予最大的重视。 "父王,儿臣的身体不碍事。" 轻咳一声,勉强压下喉咙深处的痒意,面容憔悴的秦王世子朱存枢缓缓说道。 他自幼体弱多病,全靠着府中种种名贵药材续命,这才苟活至今。 饶是如此,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却也是有种行将就木之感。 闻言,秦王朱谊漶方才有些释然的点了点头,紧皱的眉头也不由得舒缓了不少,自己身为"大明宗室之首",可谓是身份尊贵,位高权重,但每次面对自己长子的时候,却总有一种无力之感。 "咳咳" 又是轻咳一声,秦王世子朱存枢再度做声,一脸认真的盯着案牍后的父王,朗声说道:"父王,当今天子虽然年幼,但其种种手段却是老辣异常,实在不容小觑。" "切莫忘了成都蜀王府的前车之鉴" 说到最后,秦王世子的脸上便是涌现了一抹骇然之色,单薄的身躯也是微微颤抖着。 成都的蜀王府虽然不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