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图穷匕首见(2/3)
,虽是经过天子的"力排众议",终是有所决断,但在不知晓"内情"的百姓眼中,朝廷此举却是有些卸磨杀驴。 想到这里,钱龙锡脸上的得意之色更甚,如若不是周遭尚有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人在侧,怕是他已然轻笑出声。 既然当今天子乃是"中兴之主",似这等赏罚不公的牢骚便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三名大学士的身上。 眼下"宗室出京"又是廷议无果,风雨交织之下,这三名阁老"碌碌无为","主政无方"的印象便落实了。 那"帝师"孙承宗是他们东林出身;刘鸿训又刚刚被天子"起复",不好轻动,但从天启朝留任至今的李国普怕是要引咎辞职了。 现如今,礼部及吏部尚书空缺,督查院向来是他们东林的"大本营",倘若李国普引咎辞职,他东林便可一举夺回失地。 到了那时,他钱龙锡便会当仁不让的入主"内阁",执宰天下。 他们东林,缺席这崇祯朝多时了。 前后不过两炷香的功夫,"廷议"无果的消息便被呈递至宫中,报予天子知晓。 因为知晓天子心情不好的缘故,故而司礼监秉笔王晨恩的动作颇为小心翼翼,触怒了天子。 "有消息了?" 司礼监秉笔蹑唯唯诺诺的模样自是没有逃过天子的眼睛,随手将奏本搁置在一旁,不置可否的问道。 "回皇爷,有了" 迎着天子审视的眼神,王承恩有些迟疑的说道。 "未能达成一致罢" 闻言,案牍后的天子便是微微一笑,像是心有所感的说道。 此话一出,王承恩心中便是咯噔一声,心头酸涩异常,虽是未发一语,但其反应却是说明了一切。 自古以来,能够选做伺候皇子的内侍便没有蠢人,遑论朱由检已然继位半年有余,王承恩在耳需目染之下,自然也是"成熟"许多。 如今的他,自是知晓这些来势汹汹的"东林"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非针对面前的天子,而是直指朝中三位阁老。 尤其是联想到以前那些"东林"的作派,王承恩更是面色发苦。 曾经"众正盈朝"的东林官员为了排除异己,不仅对政敌大肆攻击,使其下台,更是要让这些人身败名裂,再无入朝的可能。 如今的大明朝好不容易才"安稳"些许,这些"乱臣贼子"便是跳出来搅风搅雨。 想到这里,王承恩脸上的苦色更甚,如若他有昔日"九千岁"的五分果决,便会在京中舆论愈发喧嚣的时候,径自出手干涉。 如若他"果决"些,岂会有眼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