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第123章 宋军的问题(2/4)

第123章 宋军的问题(2/4)

的军纪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军战斗力这么强,与他们严明的军纪是有很大关系的。”



    赵桓沉思一会儿,说道:“朕也就随口插这么一句,你接着说。”



    李纲又接着说道:“统制官、部、队将遇敌怯懦,不能率众用命者,斩。贼攻一军危急,而余军不策应者,统兵官当行军法;贼攻一部一队,部、队不策应者,部,队将当行军法。”



    赵桓又点头:“理应如此,不然见死不救,互相拆台,这仗就没办法打。”



    接着,李纲又谈了他对新的禁军组建的构想。



    赵桓听得很仔细。李纲虽然是文臣,却也熟读兵书,懂兵知兵,说得头头是道。



    历史上,李纲对宋朝军队的整治曾经落到了实处。



    他当宰相的时候,大力推行他的治军新政,只可惜李纲没几个月就被赵构罢相了。



    因为他当宰相的时间很短,他的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最终被废弃了,南宋又恢复了之前的军队混乱的状态,这也与南宋皇帝赵构当时混乱治军思想有莫大关系。



    赵构在当皇帝最初的十来年,军制一改再改,最后又回到北宋老路上去了。



    北宋在金朝入侵之后,整个军队其实已经崩溃,军不成军,成建制的军队大都已经不复存在。



    在赵桓看来,其实这是好事,推倒重来,就不用去担心什么冗兵问题。



    李纲陈述完毕,坐回了椅子。



    赵桓便又望向薛弼说道:“你是军师,你来说说吧。”



    薛弼起身恭敬的回答:



    “臣未曾带过兵,便是说了也不过纸上谈兵而已,臣身为军机大臣,只需严格执行皇帝陛下的圣旨,并根据陛下的作战意图制定出作战计划,这是臣的本分。



    至于如何对军队进行改革,真的不是臣所长,还请陛下见谅。”



    赵桓笑了笑,示意他坐下,心想这可真是个老狐狸。



    历史上薛弼就是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尤其是重大抉择面前,不会轻易开口,以便得罪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