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不是吧君子也防> 六十七、第三糟糕的消息(2/5)

六十七、第三糟糕的消息(2/5)

派系领头者,眼里哪有什么对错,只有屁股。对朝廷的折中方案,亦觉不满。桂州戍卒“抗议造像”带头哗变,都能被安抚宽容,那么天下其它州有样学样,抵制造像、抵制颂德铜募集怎么办?在卫氏双王眼里,此事事关卫氏颜面与威严,甚至重要程度远远大过雷霆镇压后戍卒溃散、可能冲击江南道腹地长期为害这件事。既然保离派干扰下,女皇陛下挑选的是一个折中方案,已无法更改。那么卫氏双王定然会在其它地方,暗中施力,找回场子。那么,还有什么是比清算北归戍卒们,更能树立威严的。只有如此,才能敲打警告暗中抵制中枢造像、阳奉阴违者,达到防微杜渐。矫枉就是要过正。而对于中枢造像一事,女皇陛下又与卫氏双王利益一致。所以对于卫氏事后的清算、立威一事,这位陛下很可能猜出来了,却不阻拦,甚至坐视。欧阳戎一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敌人。洪州那边,他不太清楚,但是对于江州刺史王冷然,冷眼旁观下,早知其秉性。屁股一撅,就知道要那什么啥。于是此前与浔阳王府商议,如何变相保人。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欧阳戎这样缜密的逻辑,和清楚的认知。例如桂州这批哗变戍卒,此前哗变之初,欧阳戎洞观他们的行迹,便猜测出哗变戍卒的领头将领们,并没有搞清楚他们这场哗变北归的“兵变”本质。他们没有劫船扰民,而是老实人似的埋头归乡,能够看出个中的想法。是一种类似任性小孩离家出走、愤愤不平的情绪。并没有搞清楚这场哗变背后的真正凶险。领头将领,也就是蔡勤等人,可能有些犹豫不决,不是真想造反,而是表达某种无奈与不满,是在闹腾,吸引重视。冀望于朝廷这个“大家长”明白他们心意,然后追回他们。而且带领这么多戍卒们一起北归,也是想主打一个法不责众。殊不知,在卫氏双王眼里,一千五百戍卒、一千五百户家庭,都只不过是一串数字,还没有他们一座王府名下的奴婢佃农多。私心上讲,这些日子以来,欧阳戎倒是挺希望这批北归戍卒能继续保持这种天真心理。背后的博弈交给他与同情戍卒的保离派们来。因为,双方博弈的情况下,若有一方少去猜忌,会免去很多事情。防止局势滑落到“双输”境地。而不久前,胡夫作为中使前去抚慰,陆续传回来的好消息,让当时的欧阳戎长松一口气。欧阳戎接触过胡夫。按道理,这种武夫豪杰气质的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