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京畿流民,军民迎接(2/4)
的目光,刘博源不由得轻叹了一口气,阴沉的脸色与眼中的怒火已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沉重。
身处在明末时期的汉人百姓,实在是多么的悲惨与不幸。
正逢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引得大明境内接连出现了各种天灾,而且人祸也是穷出不断。
可大明朝廷在面对着这样的局势时,不仅没有想着如何赈济百姓,反而还多次加征各种赋税,如辽饷、练饷、剿饷等。
这使得本就走投无路的百姓们,为了能够活命下去,只好背井离乡,亦或者起事造反,如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流贼巨寇。
其实在刘博源的眼里,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并不可怕,百姓们之所以如此的悲惨与不幸,很大一部分原因皆是在大明朝廷身上,在地方官府身上。
如果大明朝廷能够及时的赈济百姓,地方官府能够真心的救灾为民,又怎么会引得人祸穷出呢!
陕西、延绥都是重灾之地,可在刘博源的治理之下,不仅没有遭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反而还使得百姓们摆脱了饥寒交迫的生活。
而这,就是因为有了刘博源的治理。
从这也就可以看出,天灾人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日益腐败的大明朝廷与地方官府。
........
崇祯十六年六月一日。
上午巳时一刻(上午9点15分)。
大明京师,朝阳门外。
今日一大早之时,整个京师显得格外热闹,无数的军民百姓们蜂拥着从城内走出,聚集在了朝阳门外。
至于军民百姓们为何会聚集在此,皆是因为大明榆国公刘博源将会率领着得胜之师,从辽东凯旋归来,并接受大明皇帝的封赏。
整个京师中的军民百姓们全城出动,早已在那十数里长的官道上翘首以盼,等待着得胜之师的到来。
相比于崇祯十四年松锦大捷时的迎接规模,这次的迎接规模显然是要更加庞大一些。
毕竟这次的明清之战,大明可不仅仅是大败了满清,而且